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总纲

    善,所以戒也包括一切的善法。   二、定即禅定。禅是梵语"禅那"省称,定是梵语"三昧"译名。禅定要义,在于息虑静缘,内须不打妄想,外要不乱攀缘,(外不取相,内不动心),这却是入道的枢纽。三藏经典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640470.html
  • 生活止观

    消除不必要的身心活动,如浮燥、攀缘、干扰他人等;增加必要的身心活动,如乐于助人、乐于闻法、不吝说法。愿意做,马上做,努力做,持续做,变成良好的自利利他习惯,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洗炼内心的污染。  生活止观的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050317.html
  • 谈悟道机要

    灭门与真如门。”生灭心的本质就是生灭为性,由于他一直逝去,所以他就一直要不断攀缘,以延续他的“新生”。他耐不住无事、不喜欢空寂,总是停不下来;一旦消逝,马上又寻找新缘来滋养他的再生,这就是心未能解脱的原因。   然而,心的另一面是真如心,是如如不动为性,他是不生不灭的,是寂静不会攀缘的,他不分别取舍,没有意见地容受一切好坏的存在,是本自解脱的。因此要修行解脱的是...

    杨云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552312.html
  • 善知识的话

    生病。  我们必须认识,所谓细菌就是攀缘或执著,执著又分二种:执著「我”和执著「我所有”。执著「我”就是觉得“我”是一个实体,我像这个或像那个,我等于任何人。“我所有”就是属于我的东西,比方说:我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4853191.html
  • 剖析

    驱策它们的情绪。比如说,注意到心老   是在攀缘和计划,现在若很仔细地注意它,将会发现攀缘、计划的心总是陪伴著害怕的微细情绪,若完全察觉到害怕,那一再出现的攀缘、计划的念头通常会就此打住,只剩下害怕...需要外在的肯定以证明自己是没问题的。这些感受使我们奔驰、攀缘以及脱离现在的时刻。隐藏在这些情绪底下的是,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确是个有残缺和有所分离的人。当然,我们仍渴望挣脱这种分离、残缺的枷锁。假使能自己...

    Jack Kornfield 著 林武瑞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5353197.html
  • 禅和禅定的区别

    禅定是强制觉知心住于一境,不再攀缘其他法,长住如是心一境之中,名为禅定。修定之法包括:天台的止观、禅宗的看话头、默照禅、密宗的三密相应等等观心的方法。禅定通外道及世间法,名为四禅八定。  禅定的本身并不能解脱生死。无始劫以来,我们都曾经在天道里轮回过,都曾具足过四禅八定,但是,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脱。自古以来,外道修定而得非想非非想定者有很多,也无一人能出三界,以不见道断我见故。二乘解脱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555737.html
  • 佛学宇宙观

     有许多人听到上面这种解释,以为佛学也是唯心论,殊不知佛学虽说唯心,但和哲学上所说的唯心论是大相悬殊的。哲学上的唯心论,只承认心,不承认物,所谓‘于心执有,于物执无’。释尊说:‘以攀缘心为自性,执生死...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,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’的说法,哲学家也莫不沉思竭虑以从事其所学。不过儒家以及哲学家、科学家,是用攀缘心思虑宇宙万物,不明白这宇宙万物,也是攀缘心所造成,‘能虑’‘所虑’都是攀缘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257575.html
  • 夹山无碍禅师降魔表

    嗅香。舌不了味。身不受触。意不攀缘。一志向前。念念不退。倏忽而魔军大败。六贼全输。杀戮无边。扫除荡尽。生擒妄想。活捉无明。领向涅盘场中。以慧剑斩为三段。烦恼林当时摧折。人我山化作微尘。痴爱网遭智火焚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0857875.html
  • 慧能禅的特点

    不是要人去攀缘,只是任运随缘,即事明理,明理即事,推行祖师一脉心传。  第四,适合单纯的人学习。有道者得,无心者通。寂寂断见闻,荡荡心无着。烦恼根深的人,恐怕不中。  第五,强调自力。自修自得自金刚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669766.html
  • 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

    自以为是”的感觉去分别。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松弛、包容、不在意、不计较、不攀缘任何外在现象,心就会很坦然地属于自己,此时才能感受自己内在的那份明朗,“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;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”,随时随处体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675998.html